板栗雄花序败育机制研究

板栗雄花序败育机制研究

(0个评分)

文集编号: 2014072809293

我要下载 收藏文档 0 学分

文档介绍

为揭示板栗雄花序败育的发生机制,本试验以三年生雄花序败育板栗为试材,以正常品种(系)‘燕龙’和‘燕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雄花序形态、生长动态和解剖学特性以及雄花序败育期间的雄花序内源激素含量及对应叶片中几种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调查了雄花发育过程中新梢和叶片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1.探索提出了一种简单、准确、非破坏性测定板栗雄花序长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在田间或室内测定活体或离体板栗雄花序的长度,且准确(t=0.0335<t(0.05,10)),便捷,并可用于测量其他植物弯曲材料的长度。2.雄花序败育类型的外部形态与可育品种(系)‘燕龙’和‘燕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雄花序败育类型新梢长度极显著短于可育品种(系),叶片显著大于可育品种(系),雄花序长度极显著短于可育品种(系),并且早期脱落。3.雄花序败育类型雄花序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可育品种(系)‘燕胜’。‘败育’雄花序分生细胞较少,维管束异常,顶尖细胞坏死,与枝条相接部位细胞破裂,产生离层,造成营养和水分运输受阻,阻碍了花序的正常发育,致使雄花序败育类型雄花序发育晚于‘燕胜’,最终导致雄花只发育到雄蕊分化初期就因营养亏缺而死亡。4.雄花序败育类型叶片中POD、SOD、CAT活性及MDA含量都比可育品种(系)‘燕胜’和‘燕龙’高,因此保护性酶活性的增加与板栗雄花序败育有密切关系。5.雄花序败育类型各个节位雄花序ABA含量过高、GA3和ZR含量的增加以及激素比例的失调,这是导致雄花序败育类型板栗雄花序败育的主要原因。

文档标签: 生物学
贡献者

沈烈新来的

分享文档60 联系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