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轴流风扇周向弯曲动叶内部流动特征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低压轴流风扇周向弯曲动叶内部流动特征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0个评分)

文集编号: 2014081305379

我要下载 收藏文档 1 学分

文档介绍

在叶轮机械研究领域中应用弯掠叶片技术具有提高气动效率、减小流动损失、拓宽叶轮的稳定运行工况范围和降低气动噪声等显著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叶轮机械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低压轴流风扇周向弯曲旋转动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优化方法,对周向弯曲动叶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一步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分别探讨了周向弯曲方向和周向前弯角度大小对低压轴流风机气动和声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内部流动机理。此外,采用PIV激光流场测试手段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弯掠叶片周向弯曲方向和弯角大小对于旋转动叶叶顶泄漏涡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论文以T35型低压轴流风扇叶片为设计原型,采用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优化方法,对周向弯曲动叶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得到的周向前弯角度为6.1o的优化叶轮各项气动和声学性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原型叶轮,同时有效解决了常规弯掠叶片设计中周向前弯叶片压升降低的缺陷。与原型叶轮相比,优化后的叶轮全压系数提高3.56%,气动效率提高1.27%,稳定工作范围增加36.4%,同时比A声压级降低了6dB(A)。2、对具有相同弯角大小而周向弯曲方向相反的周向前弯和周向后弯叶轮进行了气动-声学性能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证实,周向前弯8.3o叶轮的气动效率和全压较周向后弯8.3o叶轮分别提高了1.36%和4.24%,同时气动噪声降低了4dB(A)。周向前弯叶轮的总体性能明显优于后弯。但是与常规径向叶片相比,8.3o弯角下叶轮的气动效率和压升均有所降低。通过在出口采用五孔探针测量气动特性参数沿叶高的分布,发现周向前弯叶片的主要流动集中于叶片中部叶高,在改善叶顶流动状况的同时增加了中部流动损失,这也是造成周向前弯8.3o叶轮气动效率和压升降低的主要原因。3、国内首次对具有不同弯角大小(1.27o、6.1o、8.3o、12o)的周向前弯动叶轮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弯角的大小对于轴流风扇的气动和声学特性参数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前弯角度由0o增加到12o,性能指标存在“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过大的前弯角度增加了叶片中部的气动损失,抵消了叶片前弯以后对叶顶流动的改善,并造成总体损失增加和效率的降低。前弯角度的优化结果证实最佳的弯角主要取决于动叶前弯后上半叶高损失的减小与叶片中部损失增加之间的平衡。实验结果证实本文的优化方法是有效的。4、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系统对不同周向弯曲方向和弯角大小的叶轮叶顶区域流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基于锁相平均技术的叶顶泄漏涡涡心轨迹分析方法研究了叶顶泄漏涡的运动轨迹及其涡量分布。实验表明,叶片周向后弯导致叶顶泄漏涡起始位置向叶片前缘移动,在该位置泄漏涡强度明显大于前弯叶片。对于周向前弯叶片,随着叶片周向前弯角度的增加,叶顶泄漏涡的起始位置逐渐向叶片后缘移动,叶顶泄漏流动造成的叶顶区域流动堵塞越发严重,旋涡稳定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发展规律。5、利用NUMECA-Fine/Turbo软件计算平台,对本文所研究的五个叶轮内部三维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不同径向位置叶片表面、流道内、叶轮出口截面的气动参数分布。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前提,更加深入地分析了不同周向弯曲方向、不同周向前弯角度对轴流风扇出口流场和叶顶泄漏流动的影响。6、根据计及叶片径向力的完全径向平衡方程,结合本文的实验和数值分析结果,探讨了周向弯曲旋转叶片利用叶片径向力的大小和方向控制流道内部压力沿叶高的分布,减小通道二次流和附面层在叶顶的堆积机理,及其对于总体气动-声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低压轴流风扇叶片设计中引入周向前弯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对周向弯曲动叶片内部流动特征的实验和数值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轴流风扇叶片设计技术,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了周向弯曲叶片的弯曲方向和弯角大小等关键参数对风扇性能和流场的影响,对提高叶轮机械的研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档标签: 水力机械
分享文档762 联系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