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钵苗移栽试验台设计与试验研究

多功能钵苗移栽试验台设计与试验研究

(0个评分)

文集编号: 2015042308675

文档介绍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0.263亿hm2,但机械化栽植水平还不到10%,水稻栽植的机械化水平较低。钵苗移栽技术是将带有营养钵的秧苗浅植在温度较高表层水田中,具有不伤根、无缓苗期、返青快、穗形整齐、成熟一致等特点。钵苗移栽技术可实现等行等距栽植秧苗,有利于秧苗田间生长,有利于秧苗低节位的有效分蘖,可实现省种、节肥、节水、节约成本、提高品质、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外水稻钵苗移栽机具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水稻钵苗移栽机具的试验装置,利用该试验装置可以进行双曲柄移栽机构、旋转式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及旱田旋转式钵苗移栽机构的钵苗取苗实验研究,通过对双曲柄移栽机构的大量取苗试验研究,经过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其工作的参数最优情况,并确定三个因素对伤秧率、漏秧率的影响,试验验证了该装置在机械性能、工艺效果等方面的合理性,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经验和数据。主要进行以下研究:1、根据农艺要求设计了水稻钵苗移栽试验装置,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数字化建模和装配,加工出物理样机,缩短了试验台设计周期。2、利用ADAMS软件对水稻钵苗移栽试验装置中的移栽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该机构的栽植轨迹,并对轨迹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满足水稻移栽机的轨迹高度及取苗角度,确定该机构运动的合理性。3、本文对水稻钵苗抗拉力、水稻钵苗拔秧力等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为钵苗夹苗机构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正交试验对移栽机构不同参数下进行取苗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确立了双曲柄移栽机构秧夹开口开度、秧夹夹持力、取秧频率对秧苗移栽过程中伤秧率和漏秧率的影响主次顺序,并找出最优因素组合。经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该试验装置设计满足试验要求,实际工作运行平稳、传动准确可靠。2、通过对双曲柄移栽机构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其设计结构的合理性,仿真轨迹与理论优化轨迹基本相同,满足取苗与栽苗工作做要求。3、正交试验表明,对于伤秧率影响的主要次序分别是秧夹夹持力B>秧夹开口开度A>取苗频率C,优化得最优组合为A2B1C2,伤秧率为0.411%,对于漏秧率影响的主要次序分别是秧夹夹持力B>取苗频率C>秧夹开口开度A,优化得最优组合为A3B3C2,漏秧率为0.164%。4、经最终优化,双曲柄移栽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秧夹开口开度18mm、秧夹夹持力6N、取秧频率170次/s情况下,经试验验证,试验优化组合A2B1C2,性能比较稳定,伤秧率与漏秧率之和为1.044%。

贡献者

安丰贞编辑

分享文档1340 联系TA